有机颜料的分子结构与应用特性,有机颜料是以不溶性微细粒子应用于各种不同性能的被着色物体中,与纤维染色用的水溶性染料相比,具有其独特的性能,颜料粒子终是以晶体颗粒分散于固体材料,如涂料层、印墨膜以及合成树脂塑料中。众所周知,染料的染色性能主要是由其化学结构所决定;而有机颜料的各种性能不仅取决于内在的分子结构特性,亦与其粒子状态、晶体特性以及着色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关系。比较染料与颜料的各种应用性能可以明显看出由于着色对象的不同,要求有机颜料必须具有诸多的符合要求的应用性能。进口的酞菁绿比国内的价格略高点,但在国内不够卖的,国产的酞菁绿使用领域和进口的应用还有些区别。低粘度酞菁PB15.3
C.I.颜料绿36比起P.G.7具有很强的黄光,呈黄光绿色,分于中含有氯、溴混合取代物,可依据溴含量多少决定黄光的强度,如溴含量为25%~30%(质量)呈较弱黄光,而溴含量为50%~53%则具有明显黄光;与P.G.7一样亦只存在一种晶型;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光、耐气候牢度及耐溶剂性能。主要用于汽车漆,塑料着色等,惟溴原子引人使其着色强度进一步降低,如达到1/3标准深度,要求在印墨中含有26%的颜料、而对子P.G.7只需17%。有时,在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通过成本低的P.G.7与适当的黄色颜料拼合获得黄光绿色。该颜料合成方法与P.G.7相似,仍以当氯化铝与食盐为介质进行CuPc混合卤化,并按引入溴原予数目多少加入规定量的溴化钠,于190~200°C反应,并加入催化剂氯化硫(S2CI2),加入液体溴,通人氯气,于100°C反应2h即可制备氯溴代铜酞菁产品。粗产品尚需进行颜料化处理,采用与氯化钠、乙二醇进行捏合研磨制得C.I.颜料绿36。化工颜料酞菁PB15.3为使颜料按需进行改性,近来采用添加某些特定的颜料本身衍生物的表面处理工艺,其中酞菁颜料广为常用。
酞菁颜料在水性涂料中主要用于乳胶漆、涂料印花、水性柔版包装印墨及墙壁纸的着色;而且在涂料印花中尤其要用稳定晶型,因为印染织物要对干洗剂(卤代烃)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在印刷油墨中,对于常规四色版来讲,P.B.15∶1色光过红,不过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适用于特殊包装印墨的着色,在金属涂层印墨中耐热性为200oC/10min、170~180oC/30min;在装饰印墨中适用于三聚腈胺体系的塑料复合印墨(Melaminebasedlaminatedplasticsheets),由于颜料可与固化剂作用,不宜用于聚酯体系的塑料复合印墨(Polyeter-basedsheets)。
涂料印花具有如下特点:工艺简单、色谱齐全(可以拼色),印制的花形清晰,可增加着色品种(如荧光、夜光等),具有较好的应用牢度;不受纺织纤维种类的限制,适用于各种包括混纺织物的印花;节省能耗,减少印花后处理过程的染色废水﹔印染织物的手感及透气性较差,摩擦牢度稍低。涂料印花浆可依据其特性分为不同类型:如水分散型,溶剂型,水/油相型,油/水相型。其中以水分散型应用广,具有无毒、安全等特点,而溶剂型因其污染、安全性差且耗费大量溶剂,故较少采用。涂料印花漆的组成包括如下3部分。(1)颜料浆或称为涂料浆将符合要求的有机颜料与一定比例的润湿剂,如甘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10)在水介质中研磨分散成0.2一0.5µm的粒子,以获得满意的着色力与鲜艳度;对于荧光颜料如粒径过小,将影响其荧光效果。酞菁蓝颜料在纸张和印刷行业中也有重要作用。
有机颜料在印墨中的应用印刷油的主要类型与特性作为有机颜料,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印刷工业。伴随着印刷工艺不断更新与发展及高速度印刷的出现,对其着色剂的应用性能提出相应的特定要求,如高的颜料浓度、良好的流变性,高的着色强度、透明度及光泽度等。印墨在某种含义上,如其基本组成、特性与涂料有相近之处,系出不同树脂作为连结料﹑着色剂以及辅助剂构成。经过分散,轧制成为均匀的具有颜色鲜艳、良好的印刷性能以及干燥、转移性能的产品。酞菁绿的分子是高度稳定的。它们是耐碱,酸,溶剂,热和紫外线辐射。低粘度酞菁PB15.3
酞菁绿具有耐光、耐候性好,着色力强,色泽鲜艳,色差小,展色性和流动性好;低粘度酞菁PB15.3
优良的耐热稳定性能是作为塑料着色剂的重要指标之一,着色剂耐热稳定性优良,可防止在受热时因为分解或晶型变化而导致颜色的改变。尤其对某些要求成型温度更高的树胞,如聚酯、聚碳酸酯的着色更应选择热稳定性高的着色剂。优异的耐迁移性能,不发生喷霜现象。由于着色剂分子与树脂之间结合力大小不同,添加剂(如增塑剂及其他助剂)颜料分子可从树脂内部迁移到自由表面上或渗透到邻近塑料中。这种迁移作用与树脂分子结构、分子链的刚性、紧密度有关,也与颜料分子极性、分子大小、溶解与升华特性有关。通常可采用着色塑料与白色塑料(如PVC)在80°C、0.98MPa压力下接触24h,视其在白色塑料上的迁移程度评定其耐迁移性能。低粘度酞菁PB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