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水土保持方案中橡胶坝工程建设的占地面积怎么计算?坝前铺盖、坝后消力池、护坦、海漫、防冲槽等在施工结束后,都淹没在水下,这部分是否计列占地面积?是否计列水土保持补偿费?谢谢答:问题一:您提到的水土保持方案中橡胶坝工程建设的占地面积,应当根据橡胶坝主体工程相关设计文件确定。问题二:您提到的坝前铺盖、坝后消力池、护坦、海漫、防冲槽等涉及淹没的建筑物均应计入占地面积。问题三:按照《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 〕886 号)、《关于降低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等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 〕1186 号)、《关于降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鲁价费发〔2017 〕58 号)等有关规定,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水库淹没区不在水土保持补偿费计征范围之内。因此,我们认为您提到橡胶坝工程的水下淹没部分,不计征水土保持补偿费。拒不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ZF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绵阳土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
什么是溅蚀?答:溅蚀是指裸露的地表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它是在一次降雨中较早导致的土壤侵蚀。【关键词】溅蚀8、溅蚀是如何形成的?答:裸露的土地受到较大雨滴打击时,表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把土粒溅起,溅起的土粒落回坡面时,坡下比坡上落得多,因而土粒向坡下移动,随着雨量的增加和溅蚀的加剧,地表往往形成一个薄泥浆层,再加之汇合成小股地表径流的影响,很多土粒随径流而流失,这种现象常成为溅蚀。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孔隙,阻止雨水下渗,是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关键词】溅蚀9、什么是面蚀?答:面蚀是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由于面蚀面积大,侵蚀的又是肥沃的表土层,所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成都乡镇水土保持设施设备重力侵蚀,是指在其他外营力特别是水力的共同作用下,以重力为直接原因引起的地表物质移动形式。
砖厂和石厂开挖料(页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有国土部门的采矿许可证,开挖料属于矿产资源。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同时满足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二)(三)。请问可按照(三)取土、挖砂、采石以及烧制砖、瓦、瓷、石灰的,按照取土、挖砂、采石量计征水土保持补偿费吗?答:根据《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14 〕8 号)第七条规定,您提到的情况属开采矿产资源的情形。水土保持补偿费在建设期间,按照征占用土地面积计征;在开采期间,按照开采量计征。
20世纪50年代,以治理黄土高原为重点,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河中游地区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水土流失考察与查勘工作,基本摸清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的蓄水保土经验,并以黄河支流为单元提出了勘查报告,作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区划。1950年—1954年,在黄河中上游地区扩建了天水、绥德、西峰、榆林、延安、平凉、定西、离石等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各省也开展了水土保持试点。据1960年统计,全国共有水土保持试验站、工作站181处。这些试验站、工作站对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因子进行了观测,对水土流失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试验推广了水土保持治理技术,为水土保持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用问题。
完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
11做好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全国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以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十四五”实施方案。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编制完成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12做好水土保持规划评估与考核。完成对省级**2019年度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情况的评估,向***报告规划年度实施进展情况。会同六部委部署对省级**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情况的五年考核工作。未出台省级考核办法的省份要尽快出台本地区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已出台考核办法的省份要抓紧开展考核,强化结果应用,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13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的10个省份,要以县为单位,做好试点工作总结,为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发挥好**投入的撬动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和**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 对于水利工程师在进行施工时,必须要考虑到水土保持工作。绵阳土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
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流水或风等外营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绵阳土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
起始阶段(1923年~1949年)由于长期战乱,无耕地的贫苦农民到山区陡坡毁林开垦,破坏森林植被,水土流失十分严重。1923年,南京金陵大学任承统等人首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山西、山东开展水土流失状况的调查研究。1940年前后,开始在甘肃天水、四川内江、福建长汀、广西柳州西江等地设立水土保持实验站,开始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研究。50年代,黄委会和中国科学院在黄河上中游地区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查勘。试验推广阶段(1950年~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连年发生,使农业和国计民生遭受严重损失。1950年10月,院在治理淮河的决定中要求普遍推行水土保持工作。1952年12月签发了院《关于发动**继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指示强调:“由于过去山林长期遭受破坏和无计划地在陡坡开荒,使很多山区失去涵蓄雨水的能力,这种现象不但是河道淤塞和洪水为灾的主要原因,而且由于严重的土壤冲刷及沟壑的增加,使山丘高原地带土壤日益薄,耕地日益减少,生产日益衰退。”因此必须大力推广水土保持工作,以逐步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绵阳土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