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氨吹脱效果的主要因素有:(1)pH值一般将pH值提高至10.8~11.5;(2)温度水温降低时氨的溶解度增加,吹脱效率降低。例如,20℃时氨去除率为90~95%,而10℃时降至约75%,这为吹脱塔在冬季运行带来困难;(3)水力负荷水力负荷(m3/m2.h)过大,将破坏高效吹脱所需的水流状态,而形成水幕;水力负荷过小,填料可能没有适当湿润,致使运行不良,形成干塔。一般水力负荷为2.5~5m3/m2h;(4)气水比对于一定塔高,增加空气流量,可提高氨去除率;但随着空气流量增加,压降也增加,所以空气流量有一限值。一般,气/水比可取2500~5000(m3/m2);环保部门应该加强对氨氮排放的监管和控制。茂名COD氨氮去除厂家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生物法去除氨氮,掌握这种方法就可以应对各行业的氨氮去除了。生物法氨氮去除:生物法也是目前使用很广的新型氨氮去除工艺,有一套完全成熟的脱氮流程。其原理是将污水中的氨氮在各种微生物菌种,活性污泥等生物处理的作用下,将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代谢转化为氮气,通过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反应,能有效去除氨氮。此方法前期的调整会耗费的工程投入资金,和技术调控,前期需要测试水样-试验对比-设定方案-投加微生物菌种-控制回流比等等程序,待投加的微生物菌种稳定后,就不需要费心了。韶关氨氮去除公司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常用的水中氨氮去除方法。
以CuO-Mn02-Ce02为复合催化剂处理氨氮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新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氧化活性显著提高,适宜的工艺条件为255℃,4.2MPa和pH=10.8。处理初始浓度为1023mg/L的氨氮废水,在150min内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8%,达到国家二级((50mg/L)排放标准。通过研究硫酸钱溶液中的氨氮降解率对沸石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Ti02/沸石光催化剂很佳投放量为1.5g/L,在紫外光照射下反应4h.对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8.92%。研究了高铁与纳米二氧化钦在紫外光下联用对难降解有机物苯酚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生化脱氮工艺: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是在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还原成气态氮(N2)的过程。反硝化菌为异养型微生物,多属于兼性细菌,在缺氧状态时,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污水中的BOD成分)作为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全程硝化反硝化工程应用中主要有AO、A2O、氧化沟等,是生物脱氮工业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方法。全程硝化反硝化法具有效果稳定、操作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成本较低等优点。废水中,氨氮浓度过高对硝化过程也产生抑制作用,所以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前应进行预处理,使氨氮废水浓度小于500mg/L。传统生物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的低浓度氨氮废水,如生活污水、化工废水等。氨氮是水中的一种污染物,需要进行有效的去除。
催化氧化法是通过催化剂作用,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和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影响催化氧化法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催化剂特性、温度、反应时间、pH值、氨氮浓度、压力、搅拌强度等。研究臭氧氧化氨氮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当pH值增大时,产生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HO˙自由基,氧化速率明显加快。研究表明臭氧能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并能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水体中的氨氮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氨氮的去除率约为82%。吹脱法对于氨氮浓度高达2000-4000mg/L的垃圾渗滤液,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汕头高浓度氨氮去除剂供应商
氨氮去除是通过向含有氨氮的废水中投加镁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氢盐。茂名COD氨氮去除厂家
氨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氨氮与总氮可以评价水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氮超标时,微生物会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有机氮的去除宜选择化学氧化,可将有机氮处理为氨氮或硝氮;氨氮通过生化法、离子交换法、折点加氯法等也可实现转化,特别的难点是硝态氮的去除,目前较好的选择只有生物法,其他方法诸如化学沉淀法由于大多数硝酸盐为易溶物质并不可行。生物法也存在工艺上的缺陷性,对硝态氮的去除率并不高,通常脱氮负荷只有0.1kgN/m3·d,只适应于市政生活污水除氮,对盐度高、毒性大的工业废水效率更低。离子交树脂就更有效。茂名COD氨氮去除厂家
碳之源(惠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坐落在惠州市博罗县龙溪街道横巷工业区厂房,是一家专业的销售复合生物碳源,提供生化系统的调试,降低氨氮、总氮等技术支持与服务。销售复合生物碳源,提供生化系统的调试,降低氨氮、总氮等技术支持与服务。销售复合生物碳源,提供生化系统的调试,降低氨氮、总氮等技术支持与服务。公司。公司目前拥有专业的技术员工,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与成长空间,为客户提供高质的产品服务,深受员工与客户好评。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复合生物碳源等。公司奉行顾客至上、质量为本的经营宗旨,深受客户好评。公司深耕复合生物碳源,正积蓄着更大的能量,向更广阔的空间、更宽泛的领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