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科普小常识:雷击的主要对象有:1、旷野孤立的或高于20m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凉亭、大树等。2、金属屋面、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3、河边、湖边、土山顶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4、低洼地区、地下水出口处、特别潮湿处、山坡与稻田水面交界处、地下有导电矿藏处或土壤电阻率较小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5、山谷风口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6、城市里的烟囱及地面上有较高尖顶的建设物或铁塔。若打雷时您正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附近,应该注意:1、不宜在建筑物朝天平面(天面)上活动。因为当朝天平面发生直接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可导致人员伤亡。2、不宜使用淋浴器。因为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3、紧闭门窗,防止侧击雷和球形雷侵入。科普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
互救措施,救人原则:①先多后少。先扒救人员集中的地方,重点搜救儿童和学生。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的人员,后救难救的。②先近后远。先救近处的被埋压人员,后救远处的。③先轻伤后重伤。先救轻伤者,后救重伤人员。④先救生存者,后挖遇难者。尽可能地先救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壮大救援队伍。救人方法①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灰尘过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理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②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止进一步倒塌伤人。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水、食品或药物等,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进一步受伤;对于脊椎损伤者,搬动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③对埋压时间较长的人员,注意避免被困人员的眼睛受强光刺激。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等待专业队伍救援。④对于被埋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使之可以呼吸,马上去扒救周围的被埋压者。重伤人员一定要在专业队伍和医疗人员指导下救助。广东文博馆设计公司科普知识躲避龙卷风安全的地方是混凝土建筑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简易住房很不安全。
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察,时速高达几百公里;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只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6分贝,只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
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在我们的生活里,塑料袋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在大小超市,还是在菜市场和街边的小摊贩那里,给顾客提供塑料袋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相对照的是,一些消费者在购物时过度依赖塑料袋。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大敌。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如果平均每个塑料袋铺开是,那么每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薄膜面积达240平方米。而一些街头小贩用的塑料袋还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应该是我们首先倡导的绿色生活。家庭用塑料袋,更是白色污染中的重点,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街头买菜,都少不了塑料袋。因此,各个家庭都应该外出买菜时自带竹篮,美观又环保。科普馆VR自行车,体验者带上VR眼镜,骑上自行车,行驶在城市道路上。
领养一棵树参加领养树的活动,在树上挂一个小牌,写上你的名字,定期给它浇水、培土,照料它成长,让它成为你家庭的一员。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25万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50万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25万元;涵养水源价值35万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约25万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万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50万元。避免污染,如果你去一个地方旅游,不要在你去之前那里是名胜美景,而你走之后那里成为垃圾站。少吃口香糖,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不使用非降解塑料袋、快餐盒等。科普形式多样,途径灵活,因需施普,因材施教,有利于人的个性和特长发展。青海科普乐园建设
科普雷击的主要对象山谷风口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
VR虚拟单车四大优势:1、全景体验通过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显示器,完整体验全景骑行感受(全景3D画面、实时跟随游客身体和头部运动,毫秒级响应速度)。2、力反馈智能骑行支架,通过力反馈技术,计算机根据虛拟环境的物理法则实时改变骑行阻尼,模拟上下坡、加减速体验。3、六自由度平台自行车安置在6自由度平台上,通过机械运动模拟自行车骑行时的过弯、上下坡、加减速等运动。4、虚拟建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虛拟的赛道和环境,让骑行者可以安全的体验超越现实的惊险刺激。VR虚拟单车系统场景:可随时更换影片场景及背景音乐,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多样化场景。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