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小屋是通过环境模拟和虚拟技术的结合,真实再现地震“可怕现场”,模拟各级地震和各类地震,让小朋友从体验地震中,了解和学会在地震中如何避免灾难,如何自救,学习各种地震的科学知识,以提高我们防灾减灾的意识。本场馆通过科技手段,仿真还原地震场景,模拟地震效果。在任何突发灾难面前,我们都无法在早时间做出有效的判断,让孩子们在模拟环境里体验地震,在模拟地震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去做远远要比语言文字的灌输式教育有用的多。通过教学和实践以及亲身的体验让孩子真正的掌握自我保护技能。我们永远不知道灾难何时会发生,但是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在灾难来临时这是对孩子有力的保护伞。科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提高科学素质。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地震中自救:一、争分夺秒进行避险如果感觉晃动的程度很轻,那就不必太过惊慌,因为这说明震源离你还比较远,这个时候你只需要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了。地震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是非常短暂的,所以我们需要抓紧时间避震,一分一秒都不要耽误。二、逃到正确避难地方在房间内比较合适的避震地方有:墙根以及墙角;水管的暖气管道等地方。房间里不适合避震的地方是:床上、吊灯下面;没有任何支撑的地板上以及大窗户边。三、需要做好自我防护地震来临时需要冷静,选择正确的空间后坐下或者蹲下来,面部需要朝下,将额头放在双臂上,还可以抓住在身边牢固的物体,避免晃动时因身体失去平衡而受伤。陕西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雷击的主要对象金属屋面、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在户外这样避震:①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②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③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④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等。(8)在野外这样避震:①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陡崖,以防山崩、地裂、滚石、滑坡、泥石流等。②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可能运动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到开阔,不会受崩塌、滑坡、滚石影响的地方避灾。
龙卷风是近地面不稳定能量中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生成在大气微物理学方面没有明确结论。但在动力学方面被认为与上升气流和垂直风切变有关,且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A、对流系统带来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并引发上升气流。B、上升气流在风速和风向切变的作用下产生垂直涡度,即在水平方向开始旋转。C、该旋转系统在辐合气流的作用下向对流系统内部发展,在对流层中层形成龙卷中心。D、在对流系统前部下沉气流的作用下,龙卷重心发展的涡旋向下垫面延伸,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风。科普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震时是跑还是躲,目前多数专业人士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高楼里,跑出来更是不太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地震能预报吗?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我国地震预报的相关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但是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科普馆VR虚拟单车实现与三维游戏-样的行走和物理碰撞。陕西青少年活动中心
科普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故称作声波。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低碳生活的10个准则:①拒绝塑料袋;②巧用废旧品;③远离一次性,④提倡水循环;⑤出行少开车,⑥用电节约化;⑦办公无纸化,⑧购物需谨慎;⑨植物常点缀;⑩争做志愿者。我们身边的低碳生活方式:①少用纸巾,重拾手帕;②每张纸都双面打印;③不坐电梯爬楼梯、定期清洗空调,既健康又省电;④在家种花草,吸收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⑤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⑥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⑦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音响等等;⑧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⑨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⑩尽量少看电视,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上下班尽量骑自行车或步行等。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