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的表征方法之微流体分析技术:微流体技术在外泌体研究方面也起着推动作用。微流体技术不只提供了高质量、高特异性的数据,并且试剂消耗量低,通量高.基于微流体技术的研究方法需要结合使用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通常由玻璃基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制成,包含许多尺寸适合所分析样品的微通道。主要区别在于芯片的内表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功能化,例如通过涂层、多层沉积、电沉积和蚀刻.目前研究中针对不同的微流控表征方法,也制造了不同类型的微芯片,包括免疫芯片、磁性芯片和电化学芯片。外泌体及其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比色法(标记抗体/ELISA)、直接荧光染色(DiO染料)、电化学性质变化和光学特别方法进行检测。对于结果评估,还需要额外的设备,例如读板器或荧光显微镜等。外泌体与胚胎学密切相关,参与人类胚胎发育和胚胎起始过程中的各种调节作用。广州肺泡外泌体
外泌体的构成:除了RAB蛋白,外泌体中富含具有外泌体膜交换以及融合作用的膜联蛋白(包括膜联蛋白1、2、4、5、6、7、11等)。外泌体膜上富含参与外泌体运输的四跨膜蛋白家族(CD63,CD81和CD9)、热休克蛋白家族((HSP60,HSP70,HSPA5,CCT2和HSP90以及一些细胞特异性的蛋白包括A33(结肠上皮细胞来源)、MHC-Ⅱ(抗原提呈细胞来源)、CD86(抗原提呈细胞来源)以及乳凝集素(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其它一些外泌体中的蛋白包括多种的代谢类的酶(烯醇化酶1,醛缩酶1,PKM2,PGK1,PDIA3,GSTP1,DPP4,AHCY,TPL1,抗氧化蛋白,P4HB,LDH,亲环素A,FASN,MDH1和CNP)、核糖体蛋白(RPS3)、信号转导因子(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因子,ARF1,CDC42,人类红细胞膜整合蛋白,SLC9A3R1)、粘附因子(MFGE8、整合素)、细胞骨架蛋白以及泛素等。广州肺泡外泌体外泌体的构成:外泌体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
差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的实验原理:任何外泌体分离方案旨在获得产量合理且不受细胞碎片、细胞器和凋亡小体污染的外泌体群体,理想情况下,不含其他类型的细胞外囊泡、蛋白质及其聚集体。由于大小差异很大,将外泌体与细胞、细胞碎片和大囊泡分离相对容易。巨大的挑战是从小的脱落囊泡中纯化外泌体,因为它们的大小非常相似。通过差速离心分离这些细胞外囊泡既困难又低效。所以需要根据转子的特性和要分离的颗粒的特性,来对离心参数应进行调整。因为离心速度与粒子的旋转半径成正比,所以离心运动加速。粒子的径向坐标随时间t呈指数增长。
在生物流体中发现的细胞外囊泡包括来自内体,多泡体的细胞外泌体(30nm至150nm)和来自质膜的微泡(150nm至1000nm)。目前已知有多种从生物体液中分离外泌体的方法除了使用高速离心机的离心分离法以外,还有色谱法、超滤过滤法、基于聚合物的沉淀和免疫分离法等。#外泌体干细胞#这些细胞外泌体分离方法提取的外泌体要警惕非外泌体颗粒污染,如凋亡小体、凋亡小囊泡、外泌体和脂蛋白,均会对获得的外泌体生物活性产生影响。另外,分离方法也会影响细胞外泌体的纯度和产量。如果要从培养基中分离外泌体,就要使用无血清培养基或无外泌体胎牛血清。外泌体与生物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通过它们携带的抗原和免疫调节分子对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差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的实验原理:外泌体是一种小的(40-100nm)细胞外膜囊泡,目前进行外泌体分离的普遍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应用差速离心法和粒径分析等是细胞外囊泡(EV)研究的重要步骤。已知细胞会分泌许多膜囊泡,这些囊泡的大小、分子含量及其形成机制各不相同具体取决于细胞的类型和当前状态。通常可以辨别出三个主要的EV群体:凋亡小体、脱落的囊泡和外泌体.凋亡小体是已知较大的囊泡,直径为800-5000nm,由凋亡后细胞的细胞质和质膜成分组成。脱落的囊泡和外泌体由非凋亡细胞释放。脱落的囊泡,也称为“胞外体”或有时称为“微泡”,是由质膜起泡产生的,一般的粒径尺寸范围为(50–1000nm)。外泌体分离的过程需要进行多次洗涤和离心。广州肺泡外泌体
外泌体可以传递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DNA、mRNA等,影响接收器细胞的表现型和生理活性。广州肺泡外泌体
外泌体的表征分析:Zeta电位:通过电泳光散射(ELS)测量的Zeta电位测量粒子在电泳场中的速度。Zeta电位是胶体分散体稳定性的指标(非常值)和囊泡表面电荷的量度(+或-符号)。电子显微镜分析:对于电子显微镜分析,外泌体制剂在PBS缓冲液中按1:10稀释,随后在等体积的4%(w/v)多聚甲醛和1%(v/v)戊二醛中固定5分钟。然后将样品置于formvar-carbon涂层的600目铜网格上,并在室温下干燥5分钟。随后将样品在乙酸双氧铀溶液(2%水溶液)中进行对比,并在电子显微镜(Jeol1230TEM)下观察,加速电压为80kV,并连接到数码相机进行观察。广州肺泡外泌体